溫哥華,卑詩省(2023年5月10日)— 為慶祝亞洲傳統文化月,華裔博物館日前分享了其最新永久館址的幕後花絮。該館目前正在歷史建築永生號大樓內進行翻新工作,而其所在的這座大樓也是溫哥華唐人街最古老的建築。
定於7月1日星期六向公衆開放的華裔博物館,是加拿大首間展現加拿大華裔在過去、現在及未來對卑詩省及加拿大的發展和成功做出的重大貢獻、同時講述加拿大華裔精彩故事的博物館。 華裔博物館將在完工後呈現出明亮且焕然一新的現代空間,強調文化體驗,同時展現博物館與卓越的加拿大華裔歷史觀及現代敘事之間的聯繫。通過其舉辦的展覽、教育項目及特別活動,華裔博物館將成爲唐人街和加拿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並對加拿大産生深遠影響。
“自卑詩省政府宣佈加拿大首個華裔博物館的計劃以來,我們熱誠又盡責的董事會成員和博物館職員便一直努力為揭幕做籌備工作。”華裔博物館首席執行官李林嘉敏(Melissa Karmen Lee)博士表示, “ 令人鼓舞的時刻即將到來,在繼續分享並推進加拿大華裔故事的同時,我們也想讓各位率先了解一些關於我們的展覽和展區信息”。
位於永生號大樓內的全新華裔博物館展覽空間,將呈現以下特色:
• 重現時代場景的客廳,其中配備的互動式古董物品將帶訪客回到20世紀30年代,沉浸於葉生(Yip Sang)的子孫們居住的唐人街環境中。
• 溫哥華歷史最悠久的教室之一,許多原始元素都被完整保留下來。這個教室最初是為社區的孩子們提供教育的地方。
• 獨立的展廳空間,將展示《移民的艱辛歷程》(Odysseys and Migration)主題展覽,探索從早期浪潮到當下情況的華裔移民史。
• 互動式的移民地圖,訪客可用以繪製並分享他們家族的起源和移民旅程。
• 由加拿大華裔藝術家Marlene Yuen創作的彩繪壁畫,重點顯示了加拿大華裔從過去到現在的旅程和經歷。
“永生”意指“永生長存”,而永生號大樓是由華裔商人葉生在1889年建成的,最初是一座小型的兩層倉庫。而葉生的個人故事是華裔移民成功的最好明證。 1901年,一座更大的三層倉庫在建好後將原有的建築包圍其中, 隨後1912年又在其後建造了一座獨立的6層樓建築物,以容納他包括三個妻子和23個子女在內不斷壯大的家庭。 這兩座建築之間還建造了一條有蓋走廊,這狹窄的Market Alley成為社區熱鬧的聚會場所,設有洗衣店、理髮店和住宿處。
在大樓的外牆上可以看到一扇位於二樓的門,但它似乎不通往任何地方。 這扇門的用途將在博物館的新影片系列“這扇門有什麼用?”(“What’s the door for?” )中揭曉 — 向觀衆介紹關於歷史建築永生號大樓的趣聞。 該影片系列由出生於香港、現居溫哥華的著名美籍華裔演員馬泰(Tzi Ma)主持,還重點採訪了葉生的一些長孫輩人物,包括88歲的Mel Yip,他會分享自己對家族文化遺産的見解以及他在這座大樓裡成長的回憶。
溫哥華房地産營銷商Bob Rennie於2004年買下永生號大樓,並將其翻新並修復爲他的辦公室和藝術展覽場所。2022年,卑詩省政府提供了$2750萬加元的資金,以幫助購買這座具有曆史遺産價值的建築物,並將其作爲華裔博物館的館址所在。
“我認爲有一個像華裔博物館這樣的地方是極其重要的,這樣所有的加拿大華裔都能了解到我們在加拿大的過去,同時也讓整個國家了解到,作爲加拿大人的我們能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一起,共同把加拿大打造成一個多樣化、多民族、多文化且獨特的國家,我們以此為傲地稱之為家。”加拿大第一位華裔 參議員利德蕙( Vivienne Poy)表示。利德蕙參議員在訂立五月定爲亞洲傳統文化月一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博物館的翻新工程目前正在進行中,同時也在爲其首場展覽《尋影覓跡 — 1923排華法案》進行準備工作。2023年7月1日也標誌着《華人移民法案》自1923年被立法以來的第100週年。
“華裔博物館是個具有變革性的場所,在這裡我們可以彌合文化及代際差距,同時也可以向那些在我們之前來到這裡、幫助塑造如今我們所居住國家的加拿大華裔致以敬意和認可,” 華裔博物館董事會主席黃麗珠(Grace Wong)説到,“我們想向這些加拿大華裔先驅所做出的犧牲致敬,同時分享數代加拿大華裔多樣且精彩的故事。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這些人都是組成加拿大多元文化背景的一部份。”
華裔博物館的落成離不開卑詩省政府的資助,省府共計資助$4850萬用於支持博物館的建立。 此外,博物館得到來自加拿大各地私人捐助者的支持,加入目標為$2500萬的籌款活動。
華裔博物館已爲其盛大開幕做好準備。但在接下來的階段中還需進行更多工作,以將整個建築翻新爲博物館、項目和教育的場所。關於華裔博物館對公衆開放的更多細節將在未來幾週公佈。